孩子的獨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也不是孩子學會獨立做幾件事就意味著孩子是有了獨立性,這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內化的過程,它需要對孩子進行反復的強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導。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要從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做起。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脫衣服,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洗臉、刷牙、梳頭,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圖書,自己洗手絹、襪.....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都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重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認識到,年幼的孩子總是在反反復復中感受著勞動的樂趣,獨立做事的快樂。從不會做到逐步學會做,從做得不象樣到逐步象樣,這是必然的規律,也是必經的過程,從中孩子獲得了自身的發展。正因如此,家長就應該放手讓孩子鍛煉,不要怕他們做不好,也不能責備,更不能包辦代替。對于孩子獨立去做的事,只要他們付出努力,無論結果怎樣都要給予認可和贊許,使孩子產生自信。“我行”這種自我感覺很重要,它是孩子獨立性得以發展的動力。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做為家長要注意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而不能急功近利,打擊孩子們的獨立愿望,要小時幫助孩子重新樹立自信心,從而促使孩子進一步做出努力,進而增強獨立意識,提高獨立能力。當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獨立技能或表現出一些獨立性行為之后,一定要注意及時表揚鼓勵,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督促孩子不斷堅持,反復練習,最后養成習慣。
當孩子提出一些與自己能力不相適應的要求時,或者孩子想干的事情具有危險性時,家長也不能過分遷就孩子,否則就會造成孩子任性、不聽話,以后還會不斷提出不合理要求。家長要耐心開導孩子,也可以將產生的一些不良后果告訴孩子,這樣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不會產生預抗情緒。
未來是屬于孩子的,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要靠他們自己去創造,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的,深愛孩子的父母們,讓你的孩子從小學著自己走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