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目標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進行活動的一種強大動力,它能鼓舞人們去克服困難,不斷進步。自信心是成功的保證。自信心是承受挫折,克服困難的保證。
從以下幾點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一、相信自己
自信是心理素質的重要內容,它制約著孩子的成長與發展。自信是成功的基礎,只有充分信任自己,才會采取積極有效的行動,才有接近成功的可能。
自信心是一種反映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種積極、有效地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識特征和心理狀態,也稱為信心。自信心的個體差異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習、競賽、就業、成就等多方面的個體心理和行為。產生自信心,是指不斷地超越自己,產生一種來源于內心深處強大力量的過程。這種強大的力量一旦產生,你就會產生一種很明顯的毫無畏懼的感覺、一種“戰無不勝”的感覺。當孩子擁有自信心之后,原本不能輕易解決的問題也能在不經意間迎刃而解。
讓孩子相信自己的10個方法:
1.孩子的意見被尊重是他自信的開始。
給孩子購買衣物,讓孩子自己挑選顏色和款式。也許他選的顏色你并不喜歡,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
2.平等的相處和交流是給他自信的階梯。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歡的動畫片,和他討論喜歡的人物和臺詞,對他的觀點表示感興趣。
3.孩子的自信來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對他的認可。
讓孩子獨立清洗自己的小襪子、小手帕,哪怕洗不干凈。
4.鍛煉他敢于從容登臺表演,
就是鍛煉他的自信心。
當孩子表演背詩、講故事和唱歌的時候,給他打拍子,表示應和。
5.培養他的社交能力其實就是在培養他的自信心。
讓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積極鼓勵他與各種年齡的人自由交往。
6讓他養成按計劃做事情的習慣。
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滿自信。幫助孩子擬訂詳細計劃,并提醒他執行。比如幫孩子制訂練琴計劃,制訂計劃時和他協商時間。執行時提醒他“孩子,我們現在該練琴了,對吧?”讓他養成按計劃做事情的習慣
7.培養孩子的探索心。
孩子喜歡探索他感興趣的東西,你制止他的興趣,也就挫傷了他探索的信心。孩子玩可樂瓶、鞋盒等各種廢棄物,不要武斷制止他。
8.戰勝困難可以讓他自信倍增。
孩子在拼七巧板時遇到困難,要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這些困難。實在想不出辦法時,你可以側面指點。
9.具體的稱贊給他自信。
和孩子相處時,經常尋找值得贊許的具體理由,用贊許的語言鼓勵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揚孩子。可以說:“孩子今天的作業全做對了,有進步嘛。”不要說:“孩子你真聰明,媽媽好喜歡你。”具體的稱贊給他自信,空洞的表揚會讓他自大。
10.你的失信讓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對你的信任。
本來并不想帶他去麥當勞,卻隨口答應他去,承諾了卻不去實現。
二、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點
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是十分重要的。這樣他們才能根據自己的優點,有選擇地對不同事物進行嘗試和挑戰,并從中獲得成就感,才能在與他人的比較和競爭中找到自己的優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應主動幫孩子找到他們的優點和長處,而不是總盯著孩子的缺點,一味批評指責。
1、消除孩子的疑慮。
一些孩子覺得自己變笨了,不如從前聰明了,所以,成績不夠好。其實,這是孩子錯誤的想法,也是孩子不應該有的疑慮。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不是你變笨了,而是學習的難度增大了,可能一時間還沒有跟上老師的節奏而已,孩子依然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2、鼓勵孩子看看自己的優點。
初中的學習畢竟比小學要難,這時,家長需要鼓勵孩子迎難而上,更加努力的學習,這樣才能在初中的學習中,獲得好的成績。家長要幫助孩子多看看自己的優點,不要總是盯著一次考試的不成功。
3、幫助孩子總結經驗。
孩子在考試中,成績不夠好的情況下,家長要幫助孩子一起總結經驗,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然后,通過這些經驗來避免自己下一次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會使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4、鼓勵孩子多在集體活動中作嘗試
如果孩子不夠自信,總是覺得自己優點太少、缺點太多時。家長不妨鼓勵孩子多作嘗試,多參加大型的、集體的活動。孩子通過集體間的分工合作會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自然也就找到了自己的長處。從大家的口中得到的肯定,會比家長、老師單純的夸獎更有說服力。
孩子多參加不同類型的活動,通過鍛煉也能克服自己的缺點,把短處變成長處。而每次成功后的反思更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和身上的優點,變得越來越自信。
5、父母學會看孩子的優點長處,“積極暗示”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教育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好的教育本來就是欺騙孩子,告訴他表現得非常棒的就行了。父母應該在心里把孩子當成喜歡學習的好孩子,但他還沒有意識到。那么,媽媽和爸爸應該耐心地多次向孩子強調,多次稱贊他的進步。
6、善于發現孩子的與眾不同點
點天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孩子。父母的責任就是發現自己的孩子與眾不同的地方。
孩子,并與其溝通的法寶,也是教育孩子走上成功路的法寶。
7、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
評判孩子有無出息,不能只盯著學習成績看,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的品德,孩子的勞動表現,孩子的交往情況,孩子的興趣愛好等,都是評價孩子的因素。都可以作為孩子的長處。
三、有主見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自我意識,當面臨選擇時有自己的主見,不必事事都依賴于父母,這樣將來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中的生活。可是在當今社會,大多是以獨生子女為主,所以很多的孩子自由被父母保護過度,不管什么事情都以父母的決定為主,缺乏實現自我主張的機會,殊不知這樣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具有主見的意識非常重要!
1.提高主見意識
讓孩子通過一些成功的典型事例或者通過身邊反面例子,體會學習、生活中有“主見”,能夠堅持自己想法而執著奮斗所帶來的好處。充分認識到“無主見”對人的影響及危害性,從而提高孩子的“主見”意識。
2.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當孩子遇事有疑問時,引導其多獨立思考問題,主動解決問題。只要是經過充分的證實后確信孩子的做法或觀點是正確的,就應敢于堅持
3.小事讓孩子做主
“小事”由孩子自己安排,“大事”給孩子提供參與的機會。在孩子得到多次的肯定、贊許和褒獎后,自然會增加自信,“主見”意識也會慢慢形成
4.給孩子表達意愿的機會
改掉為孩子做決定的習慣,多征求孩子的意見,帶孩子出門,可以問他想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帶孩子去旅行,可以問問他覺得要準備些什么東西
5.教會孩子說“不”
要使孩子有主見,必須破除孩子對權威的迷信。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說不”游戲,家長有意出錯,讓孩子挑出錯誤的地方。家長說:“桌子、椅子、床頭柜、毛巾被都是可以用的東西,都是家具。”孩子說:“不對,毛巾被是可以用的東西,但不是家具。”孩子意識到這一點,就不會盲從別人,模仿別人了
6.用啟發式的話語代替命令
不要用“你應該去干......了”的語氣要求孩子做事,而要用“這件事怎樣做更好呢”、“你是否應該去干......了”這種啟發式的口吻引發孩子獨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動處理好事情
7.耐心傾聽孩子講話
當孩子為自己所做的事與家長爭辯時,家長千萬不要斥責孩子“頂嘴”,要給孩子充分辯解機會。另外,家長不要搶過孩子的“話頭”,要靜聽孩子說話,讓孩子試圖表達自己的看法,并適時點撥,會令孩子得到鼓舞
8.和孩子一起做家庭智力游戲
家長可以找出一個主題或難題,讓孩子想出多種方法解答。如小猴不小心掉進獵人為抓大灰狼而設的陷阱里了,它該怎么辦呢?人在什么情況下容易口渴?引發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給他一份信任,還家長一個奇跡
9.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模仿性強,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壞,看別人怎樣,自己就跟著別人學,難免會有些不當的言行。家長要耐心地正面引導、糾正,使孩子通過成人對其行為、言語的評價,逐步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非,從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如孩子聽見某些人說了臟話,于是就跟著學,這時家長要讓孩子知道,這句話是罵人的,別人聽了會不高興
四、擺脫壓力,適當“知足”
適當的壓力可以激勵孩子努力向上,沒有壓力會使人疲乏、懶散,但壓力太大會使孩子身心無法承而出現心理問題。做父母、師長的有責任幫助孩子克服壓力。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很多很多的欲望,如何控制和增強孩子的滿足感?如何把這種欲望變成孩子成長的動力?這是每一個父母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父母要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達成愿望,并讓孩子勇敢面對這種挑戰。孩子會在努力和迎接挑戰中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從而獲得自我滿足感和成就感。如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這將能夠大大增強孩子的滿足感,同時這樣的滿足感將會成為孩子繼續進步、成績再接再厲的動力。提升孩子主觀滿足感,增強孩子自我決定性,有利于孩子體驗滿足感帶來的快樂,也有利于孩子自我學會獲得滿足感的方法,讓孩子知足常樂,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