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是中國的傳統體育項目。以其獨有的技擊性、健身性和觀賞性吸引著世界各國人民。通過武術的教學和訓練,可以培養孩子的協調性、力量、爆發等身體素質。既可以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能鍛煉孩子的意志力,增強身體素質。
孩子到底幾歲開始習武最合適呢?
學武術的最佳年齡:
武術練習與人體的柔韌性以及骨骼發育相關,因此學武術存在著“最佳年齡”一說。畢竟年齡偏大的話,柔韌性變差,骨骼發育完全,有些武術動作就做不了了,十分影響武學造詣。那么,學武術的最佳年齡是什么時候?
學武術的最佳年齡是孩子4歲以后,孩子身體的協調性和柔韌性等能力發展較快,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行為控制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這為學習武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這時就可以開始學習武術了。但此時孩子的學習和運動能力畢竟還不高,僅適宜學習一些簡單的武術動作和動作組合。運動量也不能過大。在家里練習時,內容安排要緊湊,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
教育部于1961年頒布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二部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該大綱明確規定把武術列為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之一,每學期應有6-8學時的武術教材內容,而2011年修訂版體育與健康標準課目標中的參與目標明確提出:無論是在小學階段還是在初中階段,都要重視選擇武術等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項目進行學習。也就是說在孩子能上小學時,就可以學習武術了。從專業的角度而言,五歲左右開始練習武術最好。
根據有關研究顯示,幼兒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具體說來就是骨骼的有機成分高,負重能力較小,肌肉和韌帶的彈性大,延伸性能強,心肺和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興奮強于抑制,好奇心、好勝心強,好動,模仿能力和記憶能力強等等。幼兒練習了武術之后,生病現象減少,食欲增加,精力充沛,在運動能力、協調能力、速度和耐力方面有著顯著地提高。”武術動作包含屈伸、回環、平衡、跳躍、翻騰、跌撲等,幾乎調動人體所有部位。孩子在這一時期開始接受武術訓練,可以很好地促進其感官和智力的提高,促進身體運動技能的學習,改善幼兒某些異常的行為,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身體發育,增強幼兒心智,也可以培養人們勤奮、刻苦、果敢、頑強、謙虛好學、勇于進取的良好習性和意志品德。
學武術的好處:
文武雙全是中國傳統文化對英才的至高推崇。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高學歷的重要性自不用說。那么,學武術又有什么好處?
1、在學校,體育課總是不太受重視,所以課外可以選擇武術作為煅練方式。武術講究手、眼身、法、步(腳),練習者可以全面鍛煉身體。
2、孩子選擇武術作為興趣課程,可以使孩子少玩或者不玩網游,這對于孩子的視力保護、骨骼發育以及體態的健康成長都有著極大的正面效果。
3、武術運動具有雙向的價值功能:強身健體,自我防衛?,F代社會治安不太理想,學武術不僅能讓孩子體質一級棒,還能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護能力。
4、武術可以煅練孩子的反應靈活性和協調性。武術的訓練講究身法、步法、眼法的一致和協調。
通過長期的武術訓練,孩子的大腦皮質層會發生變化,對外部事物的反應會優于沒有訓練的孩子,做事和學習的自主能力也會有相當程度的提高。
5、武術講究禮貌,自古有師道尊嚴的傳承,武術教練都會給孩子講解禮儀和行為規范,這對孩子的人格形成大有裨益
練習武術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1.注重基本技法的練習。
2.要堅持不懈。學習武術,必須要保證訓練不間斷地長期進行。初學者掌握技、戰術,實質上是暫時性神經聯系的建立,是條件反射和動力定型的形成。訓練中斷,就會使建立起來的暫時性神經聯系逐漸減弱、中斷,條件反射減退,使技、戰術生疏,以致接連失誤,影響反應速度,并進而影響技、戰術水平的提高。
3.練武術一定要注重脊柱的保護。脊柱具有支撐功能,它的承載力必須有無數個條件才能促成。一定要引起重視才行。
4.在練套路的時候建議找一個地方寬敞人少的地方,以免練武術的時候被人打擾,或者是誤傷別人,練武術套路時忌諱被人打擾,這時候從身體內部的氣,到身體外部的肢體都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一旦被人打擾很容易受傷,出現身體內氣息不順的情況。
5、個人練武時注意熱身和基本功練習,很多習武久的人不喜歡做熱身,認為不重要,上來就想打兩遍套路,這是不對的,日常身體處于平常狀態,胳膊腿和韌帶都沒有拉開,身體也不興奮,需要跑步壓腿熱身讓身體達到練武的狀態,最重要的是防止受傷,一旦受傷,會影響關節和筋骨,以后再練武術都會受影響,所以,這點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