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早教業務的不斷發展,許多家長也開始考慮要不要給孩子上早教班。有的家長認為上早教班可以讓孩子提到得到鍛煉,有的則認為去早教班只是換一個新鮮的地方玩而已。那么,寶寶上早教班有必要嗎?
首先,孩子要不要上早教班是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的。去不去完全看父母是如何選擇的。父母認為有需要就可以讓孩子去,如果認為沒必要就不必隨波逐流把孩子送到早教班去了。父母就這個問題一定要達成一定的共識,不然很容易產生家庭矛盾。
其次,孩子要不要去上早教班還要看孩子的個人意愿。父母可以先把孩子帶到早教班去,讓孩子體驗一下早教班的壞境,在去到早教班的時候,父母要適當的藏起來,看看孩子適不適應早教班的環境,能不能離開父母還那么的適應。如果孩子顯得不那么適應,甚至大哭的話,家長們就要遵從孩子的內心,不要把孩子送到早教班去。
一、兩個誤區:
對于是否要讓孩子上早教班,很多父母卻容易陷入這樣2個誤區:
誤區一:
不去上早教班,孩子就廢了
知乎上的一條提問,到底孩子要不要上早教班?答者各抒己見。有說一定要送孩子去早教班的,也有說早教沒有什么用的。這些評論都有些偏激。
有一種比較客觀的觀點認為,要不要上,要根據家庭情況和孩子本身的情況而定。沒必要非得折騰自己、折磨孩子。
通常來講,以下3種情況的孩子,不是不上早教班,孩子就廢了,而是上了早教班,孩子才真的廢了。
1、體質不佳的孩子:
有的小孩屬于易感體質,2歲左右又是孩子抵抗力特別弱的時期。對于這個年齡的易感體質兒童來說,容易被傳染生病,不宜過早參加集體活動。孩子3歲后,抵抗能力強了再參加集體性活動更適宜。
2、攻擊性強的孩子:
有些特殊兒童,容易發生攻擊行為,對于這部分孩子來說,在自控能力很差的情況下,需要一對一的引導。
還有些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一對一的學習效果比集體活動好。當然,如果目的是為了交往,另當別論。
3、情緒依戀嚴重:
當孩子對家人特別黏,家長會希望通過早教活動讓孩子改變這種情況。但我們也看到,有的孩子不僅沒有改善這種情況,反而造成對家長的依戀感更強。這是因為這部分孩子年齡尚幼,之前家長與孩子的相互依戀感很強,突然地分離,哪怕是極為短暫的,也會造成孩子的極度不適與恐懼。有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帶孩子去體驗一次,看看孩子能不能坐得住就知道了。
誤區二:
早教班就是早教課,是讓孩子學知識的。首先問各位爸爸媽媽一個問題:你認為的早教班是讓孩子學什么?提高智力?要知道不管是腦容量還是智力,絕大多數都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并且所有號稱能提高嬰兒智力的講座和培訓,或是開發右腦等,都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數數寫字?學會從1~100,認識百來個漢字,還能背唐詩,看起來感覺棒棒噠。但這只能形成短期優勢,并不能保證以后孩子在課業上同樣這么出類拔萃。所以,不要把早教班想的太神乎其神了。早教班也就是進行早教的一種方法,脫離不了早教的框框。再來回顧下早教的目的是什么:給孩子適當的、豐富的刺激,促進他們大腦的認知發展。而這刺激,針對的是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運動、空間變化、語言發展,主要是通過運動、活動和游戲來達成。
二、不去早教班,
在家如何給孩子做早教?
在于日常生活中,正確陪伴孩子玩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可以試著這樣做:
1、陪伴:放下手機,電腦,工作,多陪陪孩子。
2、對話:不是跟獨角戲似的,就父母在說,要有對話和交流。
3、運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嘗試各種活動,爬、滾等。很多身體活動的技能,不去嘗試,永遠也學不會。
4、交際:要常帶著孩子跟同齡人一起玩耍。腦神經科學家說,對于兩歲半到三歲左右的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同齡的孩子。可能他們還不明白什么是交際,但至少在懵懂中可以嘗試如何與同齡人玩耍,也避免孩子因少與人接觸而變得內向、不敢表達自己。
5。探索:不妨準備一個獨立的小空間,里面備有各種各樣的玩具、書籍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獨自去探索,在探索環境中學習。
6、閱讀:可能他們并不明白你傳達的故事或詞匯意義,但是他們也能通過閱讀的體驗而有所反應。而且,愉快的閱讀體驗,也能對養成閱讀習慣有啟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