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是一個人在內心深處對自己的認識,是幫助自己更好地面對世界的一種精神力量。然而,孩子的勇氣并非與生俱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父母的后天培養。孩子的勇氣也會因為各種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有些孩子遇見陌生人時會躲在父母的身后,可是卻不會畏懼第一次學走路第一次學騎自行車。孩子對探索未知世界都很感興趣,但是,有時又顧慮重重,這就需要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講求一些策略,鼓勵孩子擁有冒險精神,對自己充滿自信和勇氣。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鼓勵孩子每一次的大膽嘗試。在孩子做游戲,做手工,參加比賽,或是做家務的時候,鼓勵孩子大膽嘗試,適當引導,孩子可以從小小的勝利喜悅中學會自信,勇于創新。孩子要幫你洗碗,請不要拒絕;孩子要登上板凳拿高的東西,請不要拒絕;孩子要自己倒水,請不要拒絕;孩子要自己盛飯,請不要拒絕,你要做的,是讓他在勇敢的時候學會注意安全......
1、言傳身教 以身作則
家長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事不要大驚小怪,表現出過于擔心、害怕。孩子看到你的表現會無形中增加恐懼感。時間一長就會產生害怕、膽怯的心理。家長要盡量讓自己淡定一些,讓孩子感到‘這沒什么’。
2、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放手讓他去做
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或避免帶來其它一些麻煩,就對孩子講:這個不行、那個不能做……,這樣孩子在做事情就的時候就會畏首畏尾。其實家長沒必要這么‘神經質’。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去做,甚至要鼓勵孩子多去嘗試。那些由之帶來的麻煩和培養孩子的勇氣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3、讓孩子對害怕的事情慢慢熟悉起來
孩子年齡尚小,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自然會產生恐懼。讓孩子經常處于這樣的情景,慢慢產生的熟悉感,會讓孩子最初的害怕、膽怯心理漸漸消失,自然而然的就培養了孩子的勇氣。
4、鼓勵
當孩子的表現比以前表現的勇敢時,一定要及時給予鼓勵。小帥爬雙層床,我沒有鼓勵他,主要是這種行為還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當他獨自一人到樓上去拿奶,或者幫家人拎重物時,我會對他說:“我看到你能獨立完成一些事情,這叫做‘有勇氣’。”家長多鼓勵孩子,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認可,大部分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可以得到家長的肯定,經常受到家長適當鼓勵的孩子,自信心會比較強,更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因此平時也會更加努力去完成事情。
5、失敗是成功之母
錯了不要緊,打碎一只碗也不要緊,不要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不要讓孩子有膽怯心理,過度自責的心理。教會孩子從失敗的經驗中學習和尋找正確的出路。
6、引導孩子用聯想戰勝恐懼
孩子對黑暗或是怪物感到害怕,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認識能力還無法解釋這些現象。您可以利用孩子豐富的想象來戰勝恐懼。例如,您可以問孩子顏色會使你覺得害怕?什么顏色會使你覺得安全?”然后告訴孩子,當他感到害怕時,就深呼吸,讓有安全感的那種顏色充滿整個身體。通過這種方法,孩子想象的顏色就會成為抵抗恐懼的盾牌,而深呼吸則會減輕孩子的壓力,釋放出一種令大腦產生自信的化學元素-血清素。孩子將會逐漸變得勇敢起來。
7、陪他運動鍛煉
鍛煉孩子勇敢自立的能力。孩子要想獨立生活,獲得生存本領,那就離不開運動訓練。通過運動訓練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學習需求,生存需求。通過運動增強孩子的體能能力、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進而增強孩子的獨立性。
8、讓孩子參與家庭事物的決策。
家庭事物讓孩子參與進來可以鍛煉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在家里的重要性,增強孩子的責任心,培養孩子的決斷性,讓孩子充滿自信的去獨立勇敢的面對生活。
每位家長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陽光快樂,積極向上。但是人生總有意外,當孩子不小心養成了膽小,怯懦的性格時,家長也要耐心教導。下面我們來看看父母那些行為會導致孩子變得懦弱?
1、對孩子關心不夠。很多父母都認為,為孩子提供強大的經濟支持是最重要,因此很努力地工作、加班,有時候整天都看不見身影,要不就是在辦公場所加班,要不就是在酒桌上應酬。因此,很多孩子都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其實,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關心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父母經常忙于工作,對他不管不顧,孩子就會覺得父母不夠關心自己,所以會很缺乏安全感。
2、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夫妻間偶爾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最好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大吵大鬧。因為這樣孩子會覺得爸媽關系這么不好,我該怎么辦,心里會對父母的愛產生懷疑,生怕有一天父母不要自己。寶媽寶爸再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就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了,小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影響孩子的成長。
3、孩子不聽話時就嚇唬。有時候孩子可能不聽話,父母為了唬住孩子,就會用一些孩子很怕的事來嚇唬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但是,其實這是不太好的,只要父母一提到他害怕的事無疑是讓孩子又經受一次擔驚受怕。上周末我去小麗家玩,我們好不容易有機會在一起吐槽一下教育孩子的“那些事”,我正說到兒子漸漸長大,變得越來越皮,不知道該怎么教育他才好。“這好辦,就像我們家蘭蘭晚上熬夜看電視一直不睡覺,我就會嚇唬她把她關在門口,她就會求饒,馬上乖乖聽話了……”沒等她說完,我就打斷了她“這怎么成,小麗,以后可不能這樣了,不然孩子長大了都不敢晚上出門了,會一直怕黑的。”
4、心情不好,指責孩子。有些父母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中遇見不順心的事情,常常會因為孩子犯一點點錯就大加指責,甚至孩子沒有犯錯也會被爸媽無緣無故地罵一通。這樣孩子在父母面前就會膽小如鼠,一回到家就屏住呼吸,提心吊膽的。昨天乘坐電梯的時候,一個年輕媽帶著孩子從8樓上的電梯,孩子媽的臉拉著,顯得很不高興,忽然對孩子大罵道:“這么搞的,你怎么書包都背不好,書包帶子折起來都不知道整一下!”孩子頭也不敢抬,馬上弄了弄書包帶子。很明顯,這是由于孩子媽自己心情不好,遷怒于孩子的行為。
5、總數落孩子成績差。并非每個孩子都能在學習上有突出表現,或者說由于孩子年齡的問題,暫時在學習上落后,父母不要總以孩子成績差來說事。比如孩子一有什么其他要求了,就說“這么沒有看你學習上這么用心,整天就知道去玩,難怪學習差!”就這一句話,讓原本心情愉悅的的孩子頓時掉入谷底。
所以作為父母需要避免有以上5種行為,不要讓你的孩子膽小懦弱;要培養好你孩子的勇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