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每一個家長都特別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其實家長在做好安全防護,也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因為如果孩子的安全意識太過薄弱,一旦遇到意外,就特別容易被壞人騙走。
安全教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每個父母都必須為其子女提供安全課程。兒童的預防意識不是很強。因此,父母必須幫助孩子樹立安全防范意識。
1、飲食的安全性很重要。有些孩子在父母不注意的情況下偷食物。當然,他們可以吃東西,但是有些已經變質的東西,飼養的寵物糧且無法進食的被孩子放在嘴里。這很危險,例如一些小的食物模型等,因此要對孩子保持警惕,并多告訴他們隨便亂飲食的危險。
2、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誘惑。因為孩子很小,一旦陌生人答應給他們帶來好玩的好吃的,孩子就容易被愚弄。因此,父母應帶孩子出去玩耍,同時提高孩子的警惕性,使孩子們更慷慨,更有洞察力,不會被某種誘惑所迷惑。
3、孩子獨自一人在家,或者父母睡著了。這時,一個陌生人敲門。孩子必須正確處理它。如果您不知道,就不能隨便打開門。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更好方法是觀看一些相關的安全視頻,以便孩子可以直觀地理解。
4、例如,要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告訴孩子,當一個陌生人觸摸您或摸你時,他應立即做出反應或大聲喊叫,或向父母尋求幫助。不要忽略它,學會反抗。
5、父母應教導孩子正確接聽電話,包括與陌生人交談時,不要互相告訴自己的名字,地址,手機號碼等,并且不能在家里透露自己的隱私或秘密。
6、不要讓孩子獨自在空蕩蕩的建筑物,電梯,樓梯和其他地方玩耍,因為這些地方經常藏有危險,并且有些空隙很大。孩子們可能會卡在里面或跌落以及其他危險。始終跟隨孩子,不能讓他到處亂跑。
7、教會孩子正確開門孩子獨自在家,或者家長熟睡了,這時有陌生人敞門,孩子要會正確處理,不認識的不能隨便開門。家長教育孩子比較好的方法是看一些有關的安全視頻,這樣孩子就很直觀的能懂了。
8、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接聽電話包括平常與陌生人談話時,不要告訴對方自己的名字、地址、手機號等等,不能泄露家里的隱私或者秘密。
9、不要讓孩子單獨在空曠的大樓、電梯、樓梯等地方玩耍這些地方往往暗藏危險,有的空隙很大,孩子很可能會卡在里面,或者發生跌落等危險,要時刻跟好孩4、飲食方面的安全很重要有的孩子趁著家長不注意,會偷吃一些吃的,當然能吃的可以,但是有一些變質的、喂動物的、不能吃的孩子都往嘴里放就危險了,比如一些食物小模型等等,因此要看好孩子,多給孩子講講亂吃東西的危險。
10、要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比如告訴孩子,當有陌生人隨便碰你或者模你,應該立即反應,或者大聲喊叫,或者找爸爸媽媽進行求助。不能置之不理,要學會反抗對方
不要簡單粗暴告訴孩子“別和陌生人說話”
很多家長為了保護孩子,把問題簡單粗暴化,告訴孩子:別和陌生人說話就對了、陌生人給什么都別要就對了。這樣至少孩子能記住,說多了他也聽不明白,還容易忘。可這種看似簡單一刀切的教育方法,實則問題重重。一刀切的方法,讓孩子失去自救的可能性美國有個11歲的小男孩,在參加“童子軍”野外露營活動時與同伴走失。因為他的父母一直跟他強調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所以救援人員路過時,他居然躲起來拒絕被救,直到第四天,搜救人員才將他成功救出。告訴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會讓父母錯誤地認為,他們貌似找到了一勞永逸的辦法,讓孩子免除傷害。但是,這也容易讓孩子在處于險境時,失去自救的可能。 如果孩子不幸被人販子拐走,他若能及時向可靠的陌生人求助,說不定就完成一場自救;如果家人遭遇意外,孩子若知道如何尋求陌生人的幫助,他甚至能拯救一個家庭。更何況,如果遇到存心打孩子主意的壞人,一句“不要跟陌生人說話”的告誡,就能助孩子全身而退嗎?
隨著孩子長大,他們的社交圈更復雜,會和越來越多的陌生人產生交集,這時他反而可能會困惑:媽媽不讓我跟陌生人說話,可我碰到過這么多陌生人,他們也不是壞人呀,哪里像爸媽說的那么危險。
事實也的確如此,若論社會上好人壞人的比例,還是好人多啊。
我們該如何有效地告訴孩子:別和陌生人說話
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和陌生人說話、什么時候不可以?我們需要更系統細致地教給孩子,而不是簡單地一刀切。
1、界定誰是陌生人
天生膽小、謹慎的孩子,與天生友好、愛冒險的孩子,他們對陌生人的觀念可能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必須先和孩子達成一致:到底誰是陌生人?
2、認識的人有哪些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幼兒園的老師。
3、陌生人有哪些
包括:
①警察,醫院里的醫生,地鐵站、火車站、機場的安保和工作人員,商場的保安和店員;
②爸爸媽媽認識的親戚,朋友,同事、鄰居、熟人;
③爸爸媽媽也不認識的人。
沒錯,即便是“爸爸媽媽認識的人”,最好也先歸在陌生人一類。因為很多兒童受到傷害的案例,大部分都是熟人作案,尤其孩子小的時候,我們還是需要提高警惕性。
先把熟人歸在陌生人一類,讓孩子知道,在家長不在的情況下,跟他們也不可以輕舉妄動,讓干嘛干嘛,甚至說走就走。
這些情況,可以和陌生人說話
①在家長在場且被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和任何陌生人說話
來家里做客的客人、小區的鄰居、醫院的醫生護士、機場安檢的安保人員,只要家長在場,同時也允許孩子和他們說話的情況下,孩子是可以和陌生人打招呼的。
小小常在機場值機之前,如果我能提前告訴他安檢叔叔和警察叔叔一樣,是幫助我們的人,所以如果他問你問題,你需要回答的話,或許就不會出現開頭那尷尬的一幕了。
②如果家人不在,要經確認后,再和陌生人說話
有時候我們上班忙,來不及接孩子,就委托同事或朋友幫忙,這種情況和前文提到的“上陌生人的車”場景很類似。當然,也不乏一些壞人,用此方法誘騙孩子上車。
你應該告訴孩子,如果有陌生人說認識爸爸媽媽,你不能輕易相信。可以這樣問陌生人:“我的媽媽叫什么?我叫什么?我的媽媽手機號碼是多少?”
而且一定要在開放且人多的空間里說。不管自己之前是否認識這個人,都要讓他給爸爸或者媽媽打個電話,孩子在電話里親自確認過,得到了爸媽的允許,才能跟他走。
③如果遇到困難,孩子可以向這些陌生人尋求幫忙
如果大人不在身邊,孩子遇到困難時,應該向誰求助呢?
上次我發的這篇回答,讓很多父母都感嘆“也給自己上了一課”:
危急時刻或者遇到困難時,要教孩子向安全可靠的陌生人求助,包括警察、保安、情侶、抱著孩子的夫妻等。可以用場景演練、做游戲的方式,幫助孩子記住誰是安全的陌生人。
這些情況,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① 你從未沒見過的,爸爸媽媽不在你身邊,對方卻跟你搭訕的:
比如主動接近你,問路或者讓你上車的人;想帶你去隱蔽的地方,給你糖果零食或錢;讓你幫忙,比如幫忙帶路或尋找東西。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如果有成年人在爸爸媽媽不在的情況下找你“幫忙”,一定要拒絕,因為大人有困難會找大人幫忙,找小孩“幫忙”的成年人十有八九居心叵測!
如果遇到這些情況,除了教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還要讓孩子要盡快走到人多的地方。
② 孩子自己感覺不好的時候,也可以拒絕和陌生人說話:
鼓勵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覺。如果孩子感覺不好,只要他覺得哪里不對勁兒,他不需要知道為什么,也不要擔心有沒有禮貌,就可以遠離他不喜歡的陌生人,包括熟人甚至一些公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