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不是簡單的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務,它側重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高效能=效率杠桿×價值驅動
效率杠桿是指在工作中學會提升效率,積累經驗,為此要找到快速提升效率的方法。
價值驅動是指找到正確的努力方向,做更高價值的事,為此要從低價值的事情轉移到做高價值事情的方法。
高效能的提升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開始要重視積累,不急于求成走捷徑。然后需要突破瓶頸,找到價值點,集中力量挖掘,才能實現躍遷。【指導行動】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行動的時機就在當下。選擇做有價值的事,能保證方向正確的基礎上,努力的效益加速增長。
一、重要的事先做
我們先來看下面這篇文章:
老師拿來一個廣口瓶,三分之一瓶的沙礫,四塊石頭和一些水。老師讓同學們上來試著把這些東西放到瓶子中。一位同學先把水倒進去,然后小心地把沙礫放進去,zui后放石頭,可石頭剛放進兩塊,水就要溢出來了,他不得不停下來。老師笑著走過來,把瓶子里的`石頭、沙礫、水倒回原處。只見她先把石頭放進去,然后順著石頭縫隙放進沙礫,zui后再把水倒進去,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本來根本放不進去的東西,現在卻剛好裝満了瓶子。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同樣的空間、時間,安排的不同,結果就大相徑庭,生活也是這樣。每天我們不僅要學習,還要休息和娛樂,如果不做計劃,想起什么就做什么,很可能忘下重要的事,到時弄得自己措手不及,有時甚至加班熬夜也完不成;反之,如果將要做的事情寫下來,先做重要的事情,然后做次要的,沒時間的話,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干脆就不做了,這樣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既充實又有意義,
二、不拖延
遇事不拖延,是一種高級的修養,立說立行,才能成就想要的人生。遇事不拖延,才能抓住思想的火花。
發明家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泡的過程中,進行了幾千次的實驗,其中不乏突如其來的思想火花。比如,用圍脖上的棉紗做燈絲。為了讓想法變成現實,他立即從圍脖上取下一根棉紗,做成炭絲,進行多次試驗。燈泡的壽命延長到13個小時,遠勝于此前用白金做燈絲時燈泡只能延續兩個小時,后來,又達到45小時。雖然zui后的電燈泡絲不是棉紗,但正是“遇事不拖延”,才讓愛迪生一次次在思想火花的指引下,找到你非常合適的材料。
遇事不拖延,是極好的自律。時間有限,能夠抓住時間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遇事不拖延,就是讓自己今日事,今日畢。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但不管哪個在先,哪個在后,都需要動手去做,才能有收獲。一個人習慣了找借口,則天大的事,都可以往后無限期拖延,只會讓自己下不來臺。
一個遇事不拖延的人,往往舍得對自己“狠心”,在比常人更有效地利用時間的過程中,他們也漸漸拉開了自己和普通人的差距。哪怕登上了更好的平臺,發展到了更高的層次,這種遇事不拖延的行為準則,依舊會讓他們脫穎而出。
三、善用零散時間
古往今來,一切有成就的學問家都是善于利用零碎時間的。東漢學者董遇,幼時雙親去世,但他好學不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他曾經說:“我是利用‘三余’來學習的。”“三余”,即“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也就是說在冬閑、晚上、陰雨天不能外出勞作的時候,他都用來學習,這樣日積月累,終有所成。
許多同學往往認為那些零散的時間沒什么用處,其實這些時間看似很少,但集腋能成裘,幾分將幾秒的時間,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匯合在一起就大有可為。我們來看2005年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張文靜同學的經驗:“用零散的時間記憶零散的知識”,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學來的,拿來與大家共享。
零散的知識主要是英語單詞和語法,語文的語音、詞語、標點、熟語等基礎知識。大塊的讀書時間可以用來讀文章,記憶政史地等系統性很強的知識,而把那些零碎的知識寫在小紙片上,隨身攜帶,在零散的時間記憶是極好不過的了。
其實,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零星、片斷的時間,如:車站候車的三五分鐘,醫院候診的半個小時等等。如果珍惜這些零碎的時間,把它們合理的安排到自己的學習中,積少成多,就會成為一個驚人的數字。
四、物品歸位整理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把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是很好的習慣。通過一些妙招或者游戲讓孩子意識到每個物品都有自己的家,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養成及時歸位的好習慣。物品及時歸位整理,能夠幫助孩子養成有秩序的生活習慣,使生活環境整齊、條理化,提高生活質量。
我們從小就幫孩子養成物品歸位整理的習慣,孩子就會自發地喜歡有秩序的生活和有秩序的狀態,而對雜亂無章的狀態表現出抗拒和反感。
五、做事用腦,不只用蠻力
艾森豪威爾說過:“只知道往前沖的不是一名好軍人,起碼不是一名好軍官。”這句話點出了思考的重要性。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光靠蠻力、沒有智慧的人是無法勝出的。思考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一個成功的人肯定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
一個人的大腦開是有無限潛力的,我們大腦能夠到達的未知總是高于我們的預想范圍。用蠻力去做一件事情,不如還孩子多用腦!真正聰明的人會思考、思考、再思考,當困難來臨時他們會想辦法去解決,也一定會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
六、專注專心(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人和人之間zui小的差距是智力,zui大的差別就是專注!
這是特別好的一句話,因為所有成功人士必備的一個特征就是:專注。不專注的人是無法在任何領域里做出杰出成績的。
我們可以簡單的1、2、3三個步驟來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1、準備妥當;要把完成當前任務所需要的材料都準備好。
2、保持專心;要記住任務目標,緊跟任務,并且對干擾說“不”
3、徹底完成;完成,檢查,并收拾干凈。
七、 做事有始有終
首先讓孩子懂得做事有始無終就會半途而廢,有始有終才能把事情辦好的道理。
1、做孩子的表率。如果想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那么“上梁必須正”,必須以身作則,無論處理什么事情,都要認真、圓滿地完成,做孩子的表率。
2、從嚴要求。壞的習慣,非嚴格要求不能矯正;好的行為,非嚴格要求難以形成、鞏固。有的家長興之所至,要求孩子完成某件事情,起初能堅持督促孩子去做,日后,當孩子不肯做時又輕率遷就,這些做法都不可取。
3、堅持鼓勵為主。如果孩子做事中途退縮,不想完成,成人切忌嘮叨個沒完,或者張口就罵,動手就打,更不要諷刺、挖苦,這樣做很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以致傷害其自尊心。而應細心觀察,對于他們產生的困難及時予以幫助,對于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及時予以鼓勵、表揚,使他們產生愉悅感和自信心,從而使孩子樹立堅持完成任務的決心。
4、應重視對孩子自制能力的培養。自制力就是能夠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動的能力。它表現為既能善于促使自己去完成各項任務,又能善于控制自己的行為。孩子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穩定、自控能力較差,做事往往有頭無尾,所以,要根據以上特點,從孩子生活習慣方面入手,先提出小的要求,讓其通過不大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務,久而久之,就會逐步地學會控制、約束自己的行為,去完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5、讓孩子負一點責任。孩子做事往往是憑興趣,不愛干的事情常常半途而廢。針對這些情況,成人應故意把一些事情鄭重地作為一個任務交給他,比如,家里喂養了小動物,要求孩子給它們喂食、讓孩子去取牛奶等。孩子覺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責任,也就增加了克服各種困難的勇氣,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也就逐漸養成了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
八、確立目標,制定計劃
制定目標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大部分成功人士和各行各業的人才都能夠有效地制定目標并予以完成。制定目標不僅僅是大人才會的技能。學習如何制定目標能夠幫助孩子學會自律,并且自我激勵完成目標。
1、用孩子能夠理解的事物去解釋,比如家庭作業。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完成今天的家庭作業就是你今天的目標。
2、分享你自己的目標幫助孩子對談及目標感到舒服簡單的方法就是和他們分享我們自己的目標。你需要花一些時間和孩子談論你的夢想和你為之制定的計劃,好比減肥、學習一門新語言等等。
你將會因此成為孩子學習制定、完成目標的榜樣。事實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你需要記住的就是清楚地和孩子分享你達成目標之前的心路歷程,并且用你自己的故事鼓勵孩子別半途而廢。
3、幫助孩子列出他們的夢想
告訴你的孩子:目標源于夢想,然后花一些時間和他們討論夢想;接著,用筆記錄每個人的夢想;zui后,和孩子一起選擇那些他們經過努力有可能達成的目標。
4、為孩子修正目標
第一次制定目標的人需要成功的激勵。以此,你需要幫孩子設定一個在短期就能夠看到效果的目標,比如一周之內。以下是一些例子:
*完成家庭作業
*讀一本書
*清理書櫥
*每天練習鋼琴15分鐘
*每天疊被子
有的孩子需要更短期的目標,比如一小時之內就能完成的。沒關系,找個孩子適應的節奏慢慢來。
5、幫助孩子想清楚如何完成目標
一旦孩子設立了自己的目標,你需要幫他想清楚如何才能成功。孩子對這個過程想得越透徹,就越有可能獲得成功。有些孩子需要把整個流程寫出來;有些則能只需要在腦中過一遍。你需要做的是幫孩子想清楚“他的目標究竟是什么”和“在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還有“需要哪些外界的支持和幫助。”
6、握孩子的進度
讓孩子把目標寫下來掛在墻上,往往會有幫助。在家中的醒目處記錄孩子的進度和他做出的努力,這將持續激勵孩子不斷努力。
7、為了成功而慶祝
沒有什么比成功對孩子的激勵更大的事情了,因此你要做的就是讓他們成功的喜悅更大。這不僅能夠增進他們的自信,還能鼓勵他們將完成目標內化為一種習慣。
九、善于總結,每天進步一點點
讓孩子學會自我總結和反思,充分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區別,學會不斷的反省,找到自己的不足或缺點,然后改正自己的的缺點和不足,以追求zui好的態度去從事每一件事情,孩子才可能在不斷反省中取得進步,不斷走向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1、給孩子出一些需要總結的大題目。為了培養孩子階段性需要的能力,父母可以出一些大題目,讓孩子自己查資料、自己總結,從中獲得成就感,這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及時找到自己的不足,還可以讓孩子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
2、讓孩子定期匯報自己的不足和彌補的方法。每周末,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做出全面的評估,找到自己的問題,并提出彌補的方式。全面評估就是總結的過程,可以讓孩子針對自己的弱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復習。
3、學完一章知識立刻總結。當孩子學完一章,要求孩子立刻進行總結,列出其中的知識點,并標明相互間的關系,還要在每個知識點后,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來打分,這可以成為自己復習的依據,重點彌補自己的欠缺。
4、培養孩子階段性總結。如果孩子沒有階段性總結的習慣,父母可以帶著他一起總結,把問題討論清楚,再讓孩子記下來。這能讓孩子學會總結知識的基本方法,逐漸養成階段性總結的習慣。
5、讓孩子編教材。可以讓孩子對于學過的知識,自己來編寫教材。家長不能求全責備,一定要用自己的鼓勵,讓孩子堅持到底。這個過程相當于,孩子對所學的知識消化吸收一遍,再總結出來,將極大地提高孩子對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