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或課程名稱
圍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具有4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如今中日韓是圍棋的三大支柱,中國圍棋正在蓬勃發展。圍棋的規則簡單,卻擁有十分廣闊的落子空間,因此圍棋變化多端,再加上其富有深刻的哲理性,使其魅力無窮。圍棋與數理邏輯、藝術、軍事、哲學、競技體育、天文學等諸多學科息息相關。兒童學習圍棋可以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記憶力與判斷力,同時還可以培養兒童堅韌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
讓孩子堅持學習圍棋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好不容易學習到一些圍棋知識,家長一定不能輕易地放棄。有些家長經常給孩子換學習項目,今天學習圍棋,明天學習鋼琴,后天學習畫畫……這樣只會樣樣通,樣樣松,非常不利于孩子發展。
家長首先要了解學習圍棋的意義:學習圍棋是開發兒童智力的最好工具。
據一項跟蹤調查表明:圍棋學習達到一定水平后,學生在學校學習成績遠遠比沒有學習圍棋的學生要好的多。家長沒有堅持性對孩子教育不利,經常更換學習項目對孩子的影響更大,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感覺:我學不好就可以換課,知難而退。其實,克服困難就是走完了一大段成功之路,所有的學習都貴在持之以恒。
孩子學圍棋的好處:
1、開發孩子智力和提高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
眾所周知圍棋是一項智力的運動,每一步棋需要經過計算與判斷后才可以落子。如果沒有經過思考下的“隨手棋”,那么勝負的天平也許就會傾斜了。就是“一著走錯,滿盤皆輸”的道理。下圍棋,能有效幫助孩子養成愛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
為了更好的在腦中生成圖像并將之關聯起來,小朋友在對局中的邏輯性要強,如果所下的每步棋都無法關聯,職業棋手也是無法將對局記下來的。一盤棋的步數很多,少則幾十步,多則幾百步,隨著棋盤上越來越多的棋子,將之前所下棋子的邏輯線,和之后所要發展的邏輯線關聯起來變得尤為重要,這需要棋手擁有強大的邏輯管理能力,即需要思考因為形勢的變化所產生的新的邏輯線,又要兼顧之前所下棋子邏輯線的初衷,并最終找到一個均衡的點,我想孫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的知己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形態下,邏輯能力當然至關重要,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并分析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如何在紛亂的選擇面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向?這些都需要邏輯思考的能力。
2、集中注意力
圍棋的棋盤上一直都充滿著斗智斗勇,下棋的過程中注意力不能分散和松懈。對手的每一著棋,需要經過評估和判斷后才能作出合理的應對。下圍棋對孩子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極好的提升。
3、培養創造力
下圍棋的時候如何只是平庸地跟隨對手是很難獲勝的,因此,在棋盤上經常要做到出奇出新,下出令對手感到為難的著法才能多贏得勝利,同時能贏得對手的尊敬,這對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很有幫助。
4、培養積極向上不放棄的精神
圍棋和別的棋類不太一樣,圍棋比賽多有勝負,少有和棋。因此,每一步棋都要朝著勝利積極前進,不可以有消極和懈怠,再好的局面要是一旦被對手逆轉,就可能會面臨失敗,所以不到最后一刻就不能輕言放棄。
5、培養耐心
下一盤圍棋時間上往往需要一兩個小時,如果沒有耐心是不能很好地下完的,并且在對弈的過程中需要等待和發現各種機會的出現,這個過程對培養孩子的耐心會非常的有幫助。
6、提高計算能力和記憶力
下圍棋的過程必然離不開計算,并且要靠自己的心算來完成。長期的訓練培養后,孩子在計算方面的能力會得到明顯提高,平時學起數學來就輕松多了,圍棋中需要記憶的知識很多,特別是局后的復盤,對加強孩子的記憶力有很大幫助。
很多人都應該有這樣的印象,一名棋手下完棋后,可以將這盤棋從頭到尾次序不錯的從新還原出來,圍棋術語稱之為“復盤”, 當然初學圍棋的小朋友是需要一些時間來培養這個技能的,隨著水平的提高,小朋友不僅可以記住自己的對局,甚至也可以將看到的棋譜過目不忘,這當然是一個記憶力提升的證明。我在法國圖盧茲第三大學跟學過一段心理學,偶然接觸到了記憶學這個范疇,了解到記憶可以分為圖像記憶與符號記憶,圍棋當然屬于圖像記憶,棋手將對局時思考的內容在腦海中行成一張張圖像,并將這些圖像按照故事線的形式串聯起來,并最終完成整盤棋的記憶,當然要做到其實并不容易,棋手首先要將每一步棋在自己腦中貼上標簽并生成圖像,并將這些圖像按照自己的邏輯線進行串聯并最終組成完整的一盤棋。聽著很深奧,其實我們在對局中不論水平高低都是有自己的邏輯可循的,只是大部分時間這些邏輯都會雜亂無章或者不互相關聯,隨著小朋友棋力水平的提高,棋手會糾正自己雜亂無章的邏輯線,將其互相關聯,并最終達到記憶提升的效果,這個記憶能力可以運用到圍棋上,當然也可以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7、培養競爭意識
下圍棋是一種爭勝負的過程,想要獲得勝利,就需要有積極進取的精神,不僅要和對手競爭,并且需要不斷地超越自我,通過經常下圍棋的過程,小孩子的競爭意識和追求勝利的渴望都會得到加強。
8、培養大局觀、陶冶情操。
圍棋中深奧的哲學理論以及圍棋所特有的文化內涵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同時,孩子在下棋時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對手對自己品格素質的認知。下圍棋,可以幫助孩子建立高尚的道德品格。
9、換位思維的能力 :
孫子兵法說的“知己知彼”, 其中的“知彼”,應該就是換位思考能力。換位思考能力并不僅僅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更準確些,應該是站在對方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大多數時間已經習慣了本位思維,也就是站在自己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但是這樣的思維模式在今天的社會是行不通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遇到問題時,本位思維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在圍棋對局中,找到最好的下法其實并不僅僅是自己想下哪里,更多的時候是需要思考對方想下哪里?對方的計劃是什么等等,當然,如果我們的潛意識認為對方下的都是臭棋,這個問題當然就簡單了,但是事實上我們知道并不是這樣的,對方一定是想尋找最佳的下法從而獲勝,其結果就是對方的每步下法都出乎我們意料,當然我所制定的作戰計劃就完全不能實施了。在對局中,我們一定要盡可能的為對手著想,只有努力找到了對方的好手,我們才可以更好的制定自己的方案,也就是說,你為對方想的越多,你自己就會下的越好!當然這是一個需要練習的過程,站在對方利益角度去思考問題并不是我們的慣性思維,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才可以在對局中甚至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帶入。圍棋當然不是唯一可以鍛煉我們換位思維能力的工具,但是我認為一定是最好的工具之一。
10、圍棋培養孩子的數感
學語言需要「語感」,學音樂需要「樂感」,學美術需要「美感」,同樣的,孩子學數學也需要「數感」。數感良好的孩子,往往計算速度快、答題準確、懂得舉一反三,對數學也有濃厚的興趣。想讓自己家的孩子也能夠變得數感好,下圍棋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因為圍棋的棋感和數學的數感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對局中,圍棋下得好的人,往往不用逐個去數就能果斷地判斷兩塊棋氣的長短,不用仔細計算就能知道哪手棋目的數目大。在棋盤上計算能力強大,不正是數感良好的有力證明嗎?所以,很多圍棋的高手,在數學方面也是具備天賦的,而這種所謂的天賦,是從小在不斷地對弈中鍛煉鑄造的。
圍棋中隱藏的數學思維;在圍棋的實戰中,蘊含著很多數學原理,下面咕比就來舉幾個例子。
舉例一 數形結合思想
孩子在對弈時,必須要對棋形進行記憶與分辨,不僅要在腦海中想象出下一個局面的特征,還要時刻計算著:我還有多少口氣、我還有多少活棋...... ;這和數學中的「數形結合」的思想如出一轍。
舉例二 分類討論思想
圍棋棋局千變萬化,有著多不勝數的定式和技巧,針對當前的棋局,要考慮有多少種不同的下法,而對手又分別會怎樣應對。這就符合數學中的「分類討論」思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舉例三 函數思想
數學中有「常量」和「變量」的概念,而在變化多端的圍棋中,也會有不變的規則和規律。比如「死活」是圍棋中的一項基本規則,當孩子學習了一段時間圍棋后,就會知道只有做大量的死活題,才能提高棋藝。
在實戰中,可以把一些看似復雜的問題,歸納轉化為自己已知的死活題,就可以進行正確的判斷。這種通過「已知」去推斷「未知」的能力,不正是數學中的「函數思想」嗎?其實,數學難就難在它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而圍棋則給了孩子一個理解和運用的平臺。
圍棋的壞處 : 沒有什么明顯的壞處! 硬要說有,可能有些需要注意的點吧。
1。 圍棋太消耗時間:下一盤高質量的對局確實需要不少時間,這點沒錯,也是圍棋入門的痛點之一,但是通過新的圍棋普及方式,我們已經可以大大消減圍棋對局所需要的時間(例如使用小棋盤,簡化規則等),至少在最初入門的時候,用比較少的時間成本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另一面講,做任何高質量的事情不都是需要花費時間么?
2。下圍棋會讓我們過于謹慎:這點也沒錯,因為換位思維所產生的習慣性,在思考任何問題的時候,我們都會下意識的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導致我們有過于“慎重”的印象。不過另外一面,我們常說“無知者,無謂”,如果和這個對比,我更傾向“慎重”一些。當然,擁有“慎重”的思維模式,再加上一點冒險精神,或許效果會更好。其實關于下圍棋的好處還有很多,希望有機會可以將自己這幾年的一些想法都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