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或課程名稱
教育部簡報〔2021〕第15期
湖南省教育廳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將政務窗口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作為“先手棋”,不斷深化教育政務“放管服”改革,主動創新,暖心服務,努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把支部建在窗口,以黨建引領教育政務服務。堅持高標準建設,從廳機關和直屬單位選派工作能力強、服務意識好的黨員干部成立工作專班,入駐省政務服務大廳,選優配強駐窗人員隊伍,傾力打造標桿示范窗口。突出黨建引領,成立駐省政務大廳教育窗口黨支部。就近就便設置黨建活動室,建立并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每周一學、每月一書制度,豐富學習內容和形式,重點圍繞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等,組織開展集中學習、讀書分享會等線下學習60余場次,充分利用“學習強國”“湘教先鋒”“智慧黨建”等平臺開展線上學習,赴韶山、瀏陽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開展現場學習,傾力打造學習型團隊、業務型窗口。堅持黨建工作與政務服務同部署、同落實,以黨風帶政風。組織窗口工作人員考取行政執法資格證、持證上崗,全體黨員佩戴黨徽,主動亮明身份,強化服務意識和法紀意識,依法依規熱情辦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不斷提升窗口服務質量。
把要素備全備細,推進教育政務服務標準化。全面梳理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落實省政府“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要求,將106項依申請類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入駐省政務服務大廳,將省自學考試委員會、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辦公室、教師資格專家審查委員會以及來華留學人員審批等專用章交由窗口管理使用,力爭做到“應入盡入”;同時刻制“行政審批專用章”,授權制作和使用省教育廳行政電子印章,解決了窗口辦件用印難問題。按照“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出件”的運行模式,確保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統一服務事項標準,明確教育政務服務事項的名稱、編碼、依據、類型等,確保同一事項在省、市、縣與國家實現“四級四同”。以“最小顆粒度”梳理拆分業務辦理事項,統一規范事項類型、審批依據、服務對象、受理條件、申辦材料、辦理程序、承諾時限、咨詢方式等辦件要素,并詳實發布在省政務服務網,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精細化、要素統一化、指南標準化、辦事場景化。加強業務協同,將入駐事項涉及到的業務系統對接到省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12個省級自建業務系統均在第一時間完成對接,并實時向平臺歸集辦件數據。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梳理編制省級政務數據共享需求清單、供給清單、負面清單,形成“三張清單”417條數據,運用政務數據促進辦件能力提升。
把流程做實做優,推進教育政務服務規范化。優化服務流程,按照“能減則減、能快則快、能優則優”要求,精簡辦件程序,壓縮辦件時間,入駐事項平均辦結時限縮短65%,審批環節減少20%,即辦件占比達60%。針對地方政府主管的高等學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機構章程核準等事項,由原來要求提供紙制材料優化為只需在線提交電子材料,實現全程網辦。針對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證書遺失補辦等事項,取消登報聲明要求。規范審批行為,明確由政策法規處負責統籌協調入駐事項審批服務工作,建立“審批服務處室牽頭、相關處室(單位)支撐、協同審批服務”的運行保障機制,破解入駐事項涉及處室(單位)多、業務廣、系統多、協調難度大等問題。充分授予駐窗首席審批員所有入駐行政事項初審權、所有入駐公共服務事項審批決定權,提高審批效率,推動實現“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強化辦件監管,制訂窗口工作人員管理辦法、窗口日常考核明細、窗口辦件內部審批程序等規章。發揮“行政效能電子監察”和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作用,將政務服務績效交由群眾評判,促進政務服務規范運行。截至目前,窗口辦件承諾時限內辦結率100%,好評率100%。
辦實事用心用情,推進教育政務服務便利化。創新服務方式,實行“一窗通辦”,每個窗口都能辦理所有入駐事項。實施容缺受理、辦件追蹤、辦件預約、電話辦理等制度,提升群眾辦件體驗感。疫情期間辦理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認定事項,引導高校教師通過微信群、電話等提前預約,防止扎堆,確保有序。對于不便來窗口現場辦件的,工作人員通過電話、網絡等指導辦事群眾整理所需材料,窗口辦理后再將有關結果反饋或寄送。積極推動高考成績查詢、高校畢業生檔案查詢、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查詢等服務事項納入“新湘事成”APP,實現“掌上辦”。在自考免考確認等事項中引入政務機器人,協助審核準確率達100%,平均每件用時不超過40秒,大幅提高辦件效率,確保高峰期快速審核。強化為民情懷,秉承“群眾來了,就要想盡一切辦法幫助辦好”的理念,用誠心、細心、貼心、暖心積極服務群眾,把群眾的急事、難事、麻煩事辦成群眾的順心事,累計辦件10萬余件次,贏得群眾普遍認可。